入學常見問題
|
1. 學校有甚麼發展重點? |
- 學校一直以「品德教育、學業水平、音樂及體藝發展」為三大發展重點。
- 學校亦主張「全人教育」,同時著重學生品格培育及宗教教育,且校風純樸。學生一如以往保持相當高質素的學業水平及體藝表現。
- 近年學校亦在STEAM方面投入資源,於常識課內加插實驗課堂,亦有多元化有趣的探究學習活動,科技教育發展水平穩步上揚,近年亦在大型比賽中奪得冠。
- 學校近年亦致力發展生命教育,推行「基灣‧愛‧正向小精兵」計畫,強調學生健康生活習慣及正向價值觀培養。計畫亦獲品德教育傑出獎及北京生活教育年會經驗分享中獲一等獎。
|
2. 哪類型學生適合入讀貴校? |
- 只要孩子能投入校園生活,喜愛學習;家長亦支持本校辦學理念,都非常合適入讀本校。
- 由於學校學業水平高,很多家長若希望子女日後升讀較高水平的中學,也會優先考慮本校。
- 另外,由於本校是津貼小學男女校,有很多世襲生(兄弟姊妹一同就讀)。若兄姊入讀本校,弟妹將來也能成為本校必收學生,故此很多有多於一名子女的家長,也會很心儀本校。
|
3. 跨區學生合適報讀嗎? |
- 任何區域都可申請本校小一入學或其他級別插班,我校學生大多來自東區,亦有很多九龍區的跨網學生。部分地區偏遠的學生會由家長駕車送子女回校,高年班亦會自行乘坐地鐵。只要自行階段及統一派位甲部選擇本校為首選,叩門是會優先考慮取錄的。
|
4. 叩門是否需要111? |
- 若果是本區學生(東區16網),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首選本校,另外在統一派位甲部(跨區)及乙部(本區)選本校為首選,在叩門階段必定可進入第一輪及第二輪面試。(即111)
- 若果跨區學生(非東區16網),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首選本校,另外在統一派位甲部(跨區)及選本校為首選,亦可在叩門階段進入第一輪及第二輪面試。(即11)
- 過去幾年,成功叩門的學生,大部份為111(本區)或11(跨區)學生。
|
5.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大約幾多分才有機會被取錄? |
- 過去幾年,於「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多於20分者有較大機會被取錄,由於東區小一適齡兒童下降,少於20分的申請者今年亦會較過往有更大機會被取錄。
|
6.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怎樣才可以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分? |
- 父或母是已受洗的基督徒,以及孩子有教會證明是恆常返聚會。
- 本校認可之“基督教會”詳情可以參考學校網頁的資訊。
- 請在交表首兩天呈交申請表及各類證明文件,以便校方有足夠時間核實資料。
|
7. 叩門考甚麼? |
- 申請者需要遞交個人檔案,如人數眾多,校方會選取部份申請者參與第一輪面試,第一輪面試較佳者,會再進行第二輪面試。
- 在第一輪面試,申請者會在課堂進行中英數模擬課堂,觀察他們的學習態度及課堂表現,家長等候期間,會於禮堂參與講座。
- 在第二輪面試,校長或主任會與家長及學生進行面談,學生須帶備一本圖書。面試過程中,校方會透過提問,了解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對學校理念之了解,同時透過圖書,與孩子打開話題,了解他們的成長經驗。
|
8. 我的孩子讀Happy School的幼稚園,讀基灣會否好辛苦? |
- 基灣(愛蝶灣)的小一生都是來自不同類型的幼稚園,小朋友只要從小養成閱讀習慣,加上學校的幼小銜接計劃,配合家長的支持和正面的鼓勵,歷屆小一學生也銜接得很好,家長可以放心。
|
9. 學生多數升讀甚麼中學? |
- 本校學生一直升中表現優異,近七成學生升讀第一組別英文中學。在中學自行分配學位階段,近四成學生已獲直資及津貼中學優先取錄。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志願人數是96%,在本區及全港亦是首屈一指。
|
10. 為甚麼要有一人一樂器的計劃? |
- 學校相信音樂與小孩的成長有莫大益處,除陶冶學生性情,亦能訓練學生專注、做事堅持的態度。音樂方面,學校有8隊樂隊、詩班供學生參加,讓學生發揮潛能之外,亦藉此提升協作力。每年學校各隊亦會參與大小不同的本地及國外比賽及交流,曾到過英國、瑞典、波蘭、德國、奧地利、北京、新加坡等地,一人一樂器亦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藉音樂與世界交流。
|
11. 是否需要入學前已學樂器? |
- 不需要,學校會在新生入學前進行樂器介紹,屆時亦有樂器導師及學生在校示範及讓學生嘗試不同樂器,讓學生及家長了解哪種樂器最適合學生。
|
12. 學校有甚麼課外活動? |
- 學校課外活動約有70多個,音樂有8隊樂隊詩班,體育組有攀石、閃避球、籃球、足球等,亦有男女童軍及各科的資優小組,還有英語音樂劇,多得難以盡錄。
|
13. 學校是否很谷?功課量是多少? |
- 本校師資優良,專業及具熱誠,超過一半以上達到碩士水平,所有老師均有學士學位及教育證書,亦多於著名大學畢業。教師學養是本校能保持高教學水平的重要因素,老師上課時會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且富有愛心,而非以「谷」的方式達到學生學習目標。
- 以所需時間為單位:本校有定期檢討各科之功課量,小一至小二學生,平均需要1小時完成功課。小三至小四大約1.5小時,小五至小六則在2小時以內。
- 做功課能幫助學生溫故知新,做功課之速度其實也因人而異,自小培養學生專心是非常重要,本校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完成課業。學校逢星期三、五放早一小時,釋放空間,讓小朋友利用空餘時間練習樂器、參與課外活動及進行閱讀。
- 多元化功課: 學校於長假期不設常規書寫功課,會以任務形式讓小朋友善用假期,與家人進行親子學習或自主主題學習。( 例:理財影片、書籤設計、成長水瓶製作等),讓學生發揮創意。學校亦一年進行3次趣味功課日。當天不設任何功課,讓學生以有趣形式探究不同學科知識 ( 數織引發學生興趣、wordpuzzle認識不同職業,幫助學生生涯規劃)。
|
14. 學校收SEN學生嗎?有甚麼支援? |
- 所有學校都有責任照顧SEN學生,這是對人的尊重。 SEN有很多類別,雖然本校SEN學生不多,但我們也有言語障礙的學生,其他類別學生亦有少量。
- 老師會用愛心教導,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亦有開設課後支援小組。同時,亦有校本言語治療師及心理學家等專家協助。由於學校學業要求較高,若果是有讀寫障礙、過度活躍症或專注力不足等,家長的支援要較多,學生才能貼近學校的進度。
|
15. 學校怎樣支援資優學生? |
- 本校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亦致力發揮學生潛能。學校近年亦推行資優普及化。
- 學校分三層模式發展資優教育。首先,教師在一般課堂設計加入資優教育元素,如高階思維,以辨識學生的潛能及興趣。
- 第二層為課時外的專項小組,本校設高低年級中文資優組、三組不同主題的英文資優組、奧數小組、STEAM小組。
- 第三層為校外增潤及延伸學習機會。本校積極為資優生搜尋校外增潤機會,學校每年提名十數位學生參加資優學苑課程及中文大學資優課程。同時,學校亦會為學生報名參加不同校外比賽,如STEM比實及數學解難比賽,以擴闊學生視野,豐富經驗。
- 過去學生於不同資優小組表現投入,學習成果令人鼓舞。學校50周年英語音樂劇及去年在理工大學舉辦的音樂劇就是英文資優組參與製作的成果。另外,學生於過往校外比實亦得到不少佳績,如:Samsung Solve for Tomorrow 冠軍、全港小學數學比賽(東區)全場冠軍及全港小學數學比賽(創意解難)全港冠軍等。
|
16. 一年幾多次測考? |
由下學年起:
- 小一: 第一學期不設任何測考,改為每個單元進行不同元化的進展性評估。第二、第三學期各設一次評估。
- 小二至小六:第一學期兩次評估(一測一考),當中評估一不計考試分、第二、第三學期各設一次評估。
- 另外,為了釋放學生空間,讓他們進行更多多元化活動,恆常默書將會以其他形式進行 (例: 趣味默書、聽寫練習、進展性評估中填充)
|